• “養老儲蓄需求多少錢”到底是怎么算出來的?

    2018-12-08 嘉誠保險 442

       嘉誠保險服務

    關于養老

    又到歲末年初時,總結和規劃都少不了。規劃未來,怎能少了養老規劃呢。

    最近看了幾篇關于養老規劃比較好的文章,轉載過來供大家參考。




    嘉誠保險服務

    嘉誠保險服務

    “令人欽佩”的養老儲蓄目標


    前段時間,富達國際和螞蟻財富聯合發布了一份《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介紹了他們通過調研分析得到的中國年輕一代對于養老儲蓄的認知,以及年輕一代當前的養老儲備現狀


    報告的內容翔實而深刻,還可以滿足我一窺同齡人收入水平、金錢觀、儲蓄觀的好奇心,確實值得一讀。


    不過,在細細看完報告中的調研結果之后,我不禁對很多中國年輕人的養老儲蓄概念認知水平之低而感到驚訝……


    調研報告顯示:


    中國35歲以下的年輕人對他們的養老前景持樂觀態度,調查對象中大部分人認為自己可以在57歲退休,并且平均認為自己只要擁有163.4萬人民幣的養老現金儲蓄就已經可以擁有一份舒適的老年生活。


    他們當中接近一半的人(44%)都深信自己將有足夠的儲蓄用于養老 ,因此尚未開始為退休做任何養老儲蓄


    報告中對這種“樂觀預期”的評價為:

    這是一個令人欽佩的目標……


    嘉誠保險服務

    來源:富達和螞蟻財富《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


    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在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2017》中,中國人民(統計范圍更加廣泛,包括包括40%的農村人口)對養老儲蓄目標的預期更是低得可憐:


    有71.2%的居民認為整個養老期間需要的養老資金儲備規模在100萬元以內,其中,有接近一半(48.3%)的居民認為整個養老期間需要的養老資金儲備在50萬元以內……


    嘉誠保險服務

    來源:《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2017》


    就算我們完全不考慮當今社會貨幣通脹、預期壽命增長、社會老齡化加劇、社保養老基金逐年吃緊等現實問題,我們也起碼應該能夠意識到:


    只拿著這區區一百多萬,是根本無法滿足我們大部分人對于少則20年、多則30年退休生活的美好期盼的,也無法讓我們過上一種“體面、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那么,我們究竟要在退休之前存夠多少錢,才能在退休時“勉強”達成國際上普遍認為的“合格養老目標”?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正式進入今天這篇文章的研究和探討。


    嘉誠保險服務

    養老儲蓄需求的計算依據


    養老儲蓄需求的計算,有幾個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慮。


    首先,就是養老金的替代率(Replacement Rate),即人們在退休后所能獲得的養老金收入與退休前薪酬的比值。


    目前國際公認的、較為合適的養老金替代率為70%~85%的水平,即我們退休后的每年被動收入能達到退休前年薪的70%~85%,才能維持一個比較安逸的退休生活水平。


    這個替代率的得出,主要考慮了人們退休之后在繳稅、社保、商業保險、養老儲蓄方面的支出減少,以及人們在日常娛樂活動、外出旅游、醫療保健、疾病治療和長期護理等方面的支出增加。


    收入越高的人,在退休后對于養老金的需求也越大,正所謂“由儉入奢易,而由奢入儉難”。


    嘉誠保險服務

    美國政府責任署對于養老金替代率的研究建議


    其次,就是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水平,即社保在我們退休后所能提供的養老金占退休前薪酬的比例。


    城鎮職工養老金的發放,主要受個人月收入、退休前社保的繳費年限、個人與企業每年繳納工資的比例(目前是8%和20%)、社會平均工資、各個地區統籌賬戶余額、個人賬戶投資收益率、國家未來政策調整等若干因素影響,因此這個替代率在未來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根據中國人社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所公布的統計數據,1997-2017年我國城鎮職工的人均養老金和平均工資每年均有增長,但工資的漲幅要明顯高于養老金的漲幅。


    因此,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由1999年高峰時的77.5%,下降至2017年的46.4%


    嘉誠保險服務

    數據來源:中國人社部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再次,就是中國的通貨膨脹水平,也可以理解為社會物價每年的平均上漲水平。


    通貨膨脹對于金錢實際購買力的影響非常重要,因為長時期內必然的通貨膨脹(因為國家要刺激經濟發展)一定會令我們的現金財富縮水。


    對于年輕人而言,距離退休尚有25-30年的時間,距離預期身故更有45-50年的時間,期間就算是通貨膨脹保持溫和的水平,都有機會令財富的購買力下降3~4倍


    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擁有163.4萬的養老現金儲蓄就已經可以擁有一份舒適的老年生活”,簡直是天方夜譚。


    比如說,有人購買了一份養老金儲蓄,可以讓他在退休后每月領取1萬元,他難道可以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養老規劃?


    不,由于通貨膨脹的存在,會讓未來1萬元的購買力分分鐘變成3,000元……


    這種對于金融和投資的認知偏差,就是造成人們養老儲備缺口的根本來源。


    因此,我們在做養老金規劃時,單純站在今天這個時點去看未來的數字金額是沒有意義的,必須要考慮通貨膨脹對于購買力的影響。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按照CPI計算的通脹年增率”,中國近年來的通貨膨脹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在2%上下浮動,2017年為1.6%。


    但是要注意的是,中國CPI的計算并沒有將房價、教育、醫療、人力成本這幾部分大額消費成本考慮在內,因此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通脹率未必能準確反映社會真實的通脹率。


    嘉誠保險服務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然后,我們還要考慮儲蓄部分的投資收益率。


    要明確了解的是,人在不同人生階段所能采取的投資策略是有差異的。


    在年輕累積階段,我們可以將投資中的一部分選擇為有一定風險、但收益相對可觀的投資(如股票、基金等),因為年輕時的機會成本較低,就算是有一兩次的投資失敗,未來還有很長時間讓我們來“重整旗鼓”。


    而且,我們也必須要這樣做,才能保證投資可以跑贏通脹。


    因此,在退休之前,人們所能獲得的投資回報率是相對較高的


    不過,當我們臨近退休,或是退休以后,所要把握的投資原則一定是“穩健、穩健、穩健”,要選擇保本、低風險甚至是無風險的投資。


    因為在這個時期內一旦出現投資失利,將極大地影響未來的養老金儲備,甚至陷入“彈盡糧絕”的悲慘境遇。


    因此,在退休之后,人們所能獲得的投資回報率是相對較低的。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有些老年人被忽悠,把自己養老的所有積蓄買成了P2P理財,然后理財平臺跑路,老人一輩子攢下來的那點養老金全部都打了水漂……


    最后,我們還要考慮人的退休年齡和預期壽命。


    如今,比較常見的退休年齡仍為男性60歲,女性55歲。有關于“延遲退休”的說法大家也一直在講,但人社部并沒有形成最終方案。


    參考北京市居民的平均預期壽命可知,目前中國一線城市人口的平均壽命大約為82歲,其中男性為80歲,女性為84歲(數據來源:《北京市2017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


    因此,在目前的理想情況下,中國男性的退休養老時長平均為20年,女性的退休養老時長平均為29年


    我們在退休前一刻要達成的“養老儲蓄目標值”,就是要保證我們在退休后不用繼續工作來賺取收入,但仍有足夠的金錢來支撐我們在退休后20~30年的生活,讓我們能夠幸福、安穩地度過自己的晚年。

    End .

          共同分享  
    嘉誠保險服務

        

     


       嘉誠保險服務嘉誠保險服務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壽險產品
    公司地址
    九九热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