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知識普及月】金融知識知多少?

    2019-09-23 system 464

    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舉辦的“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 爭做理性投資者 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拉開帷幕。

    嘉誠保險服務





    嘉誠保險服務


    嘉誠保險服務

    2019年活動主題

    嘉誠保險服務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針對不同人群金融知識的薄弱環節和金融需求,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面向金融消費者、投資者和廣大網民,宣傳基礎金融知識和風險防范技能,提升其金融素養和風險責任意識,免受違法違規金融活動侵害;引導消費者和投資者理性選擇、正確使用金融產品和服務,自覺抵制網上金融謠言和金融負能量,共建清朗網絡空間,讓金融的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嘉誠保險服務

    2019年活動口號

    嘉誠保險服務
    嘉誠保險服務

    普及金融知識,防范金融風險,共建小康社會(主口號)

    嘉誠保險服務

    正確使用金融服務 倡導理性消費投資

    嘉誠保險服務

    保持冷靜 珍惜幸福 遠離非法集資

    嘉誠保險服務

    誠信保險保障 共享美好生活

    嘉誠保險服務

    提升金融素養 爭做金融好網民

    嘉誠保險服務

    辨真偽·識風險 做理性私募投資者


    嘉誠保險服務

    活動主要內容

    嘉誠保險服務

    (一)普及金融基礎知識,弘揚金融正能量;

    (二)開展保險指示普及教育,倡導誠信保險理念;

    (三)開展私募基金專項教育活動,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

    (四)防范非法金融活動,及時進行風險提示;

    (五)利用數字化手段開展金融教育,提升普及活動有效性;

    (六)爭做金融好網民,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我們應該如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不泄露

          妥善保管個人金融信息,養成良好的金融消費習慣,不隨意向他人透露個人金融信息,不隨意轉借身份證、銀行卡,不隨意丟棄刷卡單、取款憑條和信用卡對賬單,不隨意點擊不明來源網站鏈接。


    不轉賬

          不亂轉賬,涉及轉賬至陌生公司、單位、個人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方求證。


    不輕信

          增強警惕性和主動防范意識。不要輕信來源不明的電話、短信和網絡信息。“天上不會掉餡餅”,不因貪圖小利而受到詐騙份子的蠱惑。


    多求證

          收到陌生短信、電話時,注意核實對方真實身份,如是“熟人”,要通過其他方式核實信息真偽。一旦上當受騙,要注意保留證據,并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


    投資理財之“三要三不要”

    三要

    1.要選擇正規的金融機構。如銀行、保險、證券和信托等受國家機關監管和法律法規約束的機構。


    2.要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和購買協議。關注產品的風險等級,了解產品詳細內容。


    3.要選擇有銷售資格的理財銷售人員。銷售人員需持有相應的理財銷售、基金銷售、保險銷售等資格證書,可在營業網點公示欄進行查看。


    三不要

    1.不要迷信高收益高回報。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需增強風險自擔意識,切勿為貪圖“高收益”,而被不法分子欺騙。


    2.不要盲目相信保本保收益承諾。清楚知悉產品的收益類型和是否具有保本條款。


    3.不要全權委托任何人代為購買理財產品。保護好個人金融信息,自行辦理投資理財相關業務。

    特別提醒

    真實填寫個人信息

          填寫真實個人信息誠信保險的要求,保險合同雙方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其次是監管部門的要求,根據銀保監會、人民銀行反洗錢監管要求(主要出于打擊恐怖融資,洗錢犯罪目的),保險公司要核查客戶身份信息真實性,對于身份信息不真實且拒絕更正的客戶,保險公司有權拒保。

          第三,客戶身份信息真實性直接關系到客戶的合法權益,如聯系電話、地址的真實性,直接關系到保險公司的正常回訪、保單狀態通知。全國每年都有很多客戶因客戶信息不真實或變更后未能及時通知保險公司導致沒有收到保單狀態通知,忘記續交保費而使得保單失效。


    保險公司對免責條款的說明義務

    《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的方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

    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效力認定

    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的效力認定問題則體現了執法者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傾向。當事人對保險免責條款有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如果依照通常理解,仍有兩種以上解釋的,則應當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的解釋。


    謹慎繳費防詐騙

    保險公司為進一步加強業務管理、防范風險,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現均要求個人保險產品的繳費方式為銀行轉賬,且銀行賬戶需為投保人本人賬戶,嚴禁以現金形式繳納各種保險費。



    嘉誠保險服務

    嘉誠保險服務



    推薦閱讀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壽險產品
    公司地址
    九九热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