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保小知識-潰瘍性結腸炎

摘要
一、什么是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以直腸和結腸的淺表性、非特異性炎癥病變為主的腸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腸和乙狀結腸,也可侵及其他部分或全部結腸;病變嚴重者,其中少數可出現10cm以內的“反流性回腸炎”。臨床癥狀以粘液膿血便、腹痛、腹瀉或里急后重為主;急性危重病例,有全身癥狀,并常伴有腸道外疾病和肝損害、關節炎、皮膚損害、心肌病變、口腔潰瘍、虹膜睫狀體炎及內分泌病癥。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簡稱潰結)由wilks及Moxon于1875年首先報告。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醫學科學國際組織委員會將本病定名為特發性結腸炎,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以區別各種特異性炎癥。但由于臨床的一致性,目前,國內外仍多用潰瘍性結腸炎這一病名。
二、潰瘍性結腸炎的風險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情比較復雜的疾病,疾病的發生會導致腸狹窄、內瘺等,嚴重的還會導致癌變的發生:
1、腸狹窄:多其部位多發生在左半結腸、乙狀結腸或直腸。其原因為粘膜肌層的增厚,或假息肉呈團阻塞腸腔。
2、結腸惡變:目前已公認潰瘍性結腸炎并發結腸惡變的機會要比同年齡和性別的一般人群明顯要高,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病程在10年以上者要注意惡變的可能.
3、內瘺:腸腔與腸腔或腸腔其他空腔臟器(如膀胱、陰道等)互相粘連,形成內瘺;腸腔與皮膚相通形成外瘺。
三、潰瘍性結腸炎的預防
1.減少腸道感染機會,由于本病的發生與腸道感染有關,因此減少腸道感染的機會對預防潰瘍性結腸炎的復發有重要價值。
2.減少精神刺激,必要時使用少量的鎮靜藥物治療,有助于減輕本病的病情程度,減少發病次數。
3.避免食物過敏,有本病傾向的病人應避免攝入牛奶、蛋類、海產品等異性蛋白食物,減少因過敏而致組胺類物質的釋放,引起腸壁充血、水腫和潰瘍形成。
4.提高免疫力,由于本病與自身免疫因素密切相關,為了減少本病的發生,除積極治療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外,還要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減少異常免疫反應。
四、潰瘍性結腸炎的核保
投保時所需信息包括:疾病的范圍、嚴重程度、發病年齡、上次發作的日期、結腸外并發癥、手術治療情況、對日常生活活動的影響等,核保老師會根據以上資料進行綜合評估。
